您的位置:三山岛农家乐 > 三山岛文化 > 正文

上古三山岛人的生活

From: 苏州杂志  By: 杨宗兴  (2008-03-05)
上古三山岛人的生活
上古三山岛人的生活
    太湖地区的人类活动,最早我们可以追踪到三山岛。三山岛的古人类,是我们迄今能知道的最早的祖先;三山岛的古人类石器加工场,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在太湖地区留下的唯一的遗痕,距今一万年左右,弥足珍贵。要了解太湖地区远古祖先的生活,自然应该从三山岛入手。

    三山岛上有人类遗迹,已经说明三山岛的环境当时能够适合人类生活,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就地理环境来说,古今三山岛的****差异是:现在的三山岛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中间,而当时的三山岛却是大片陆地中的山丘。造成这番沧桑变迁的乃是太湖的形成与变化。尽管学术界至此对太湖的成因仍有各种不同意见,但太湖有今天这样大的面积是在距今六千年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考古发掘表明,东太湖水域下留有稻谷、陶片、绢片、竹器、纺轮等六、七千年前的文化遗物,说明东太湖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尚是苏州先民生活的陆地。而现代太湖湖底沉积物中,现代淤泥下有一层数米厚的黄泥质沉积物,也与三山岛遗址的地层堆积相同。这些都表明现代太湖的很大部分在当时为一块陆地平原,中间镶嵌着一些小山峰,三山岛、西山、东山不仅被平原连成一片,而且是这块陆地的高阜之地。这样的地理环境无疑是适合古人类居留的。

    气候环境与今天的苏州有很大差异:气温较低,气候相对干燥。这是三山岛上出土的动物化石告诉我们的。猕猴、兔、黑鼠、豪猪、棕熊、野猪、猞猁、最后鬣狗等等,尽管这些动物化石只是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哺乳动物有幸遗留下来的一部分,但它们的价值是巨大的。其中,虎、野猪、兔、猕猴分布范围较广,猞猁却是典型的北方动物,水鹿、獾等则是南方动物。在化石数量上,北方动物明显超过南方。这就告诉我们当时的气候比今天寒冷。实在那时的整个地球都非常寒冷,一万年前正处在第四冰川期的末期,由于气候原因,原来在高纬度上生活的人类和动物缺少食物,不得不向温暖的南方转移,形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大迁徙。三山岛那时出现北方动物种类正是这种迁徙的表现。

    动物化石还告诉我们,那时三山岛植被丰富。按生物食物链来讲,食肉类动物多,作为它们食物的前一环的食草类动物必然也多;而食草动物多,灌木、草丛必然也多。猕猴是栖身山地森林的动物,獾、貉是穴居动物,豪猪、鹿在近水草地、灌木中生活,因此三山岛一带的古地理环境应是草原森林为主,有一些低山,有河流港汊。草木茂盛、水源清洌、野果累累、鱼虾洄游,三山岛应该是古人类生活的天堂。

    生活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古三山岛人留给我们的只有石器,在考古学上,石器分打击石器和磨制石器两大类,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划分正是以这两大类石器断代的。三山岛人的遗存中没有磨制石器,也没有陶片,可以推断三山岛人还没有开始农业种植,只能通过采集、狩猎、捕捞来获取食物,这种主要通过大自然赐予的经济被称作掠夺性经济,或攫取经济,这是旧石器时代必然的、也是唯一的一种经济形态。

    古三山岛人留下的石器,给我们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后人可以从中捕捉并窥见当时人的生活。目前发现238件石器及218件有使用痕迹的石片,石器中有192件是刮削器,占总数80%以上。刮削器的主要功能是切割与刮削,用于肢解动物、切割筋肉和制造骨角木质工具。218件有使用痕迹的石片多数也是起刮削器作用。三山岛人的石器中缺少大型工具,这说明他们很少处置大动物,肉食以中小型动物为主。刮削器中有一部分刃部内凹,最适合加工鱼钩、鱼叉。三山岛古地理环境虽还没有浩瀚的太湖,但广阔的水域是存在的,捕捞鱼、蚌、螺蛳、龟鳖等水产,比捕获四条腿的鹿、长獠牙的野猪容易,而且安全。捕捞应当是三山岛人主要的食物来源。食用水生动物是苏州人的传统,年代仅次于三山岛遗址的草鞋山遗址虽然已经创造了农业文明,开始小块小块地种植水稻,但草鞋山人并没有放弃捕捞水生动物,从留下的螺蛳壳、蚬子壳看,食用量还相当大。

    古三山岛人周围,还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地、水生植物丰富的沼泽,这些植物的果实、根茎、块茎自然是三山人的食物。采集这种劳动轻松安全,老少妇幼皆宜。

    在对古三山岛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气象环境及食物来源有了初步了解后,现在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想见三山岛人的“衣、食、住、行”。

    首先看“衣”。三山岛石器中有少量石锥和石钻,发掘者认为它们是用来缝制兽皮衣的。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的缝衣针是骨制的,那是比三山岛遗址早一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的遗物。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普遍具有制衣能力,三山岛古人类处于旧石器时代下限,且又发现有锥、钻等工具,足以制造简单粗糙但耐用的衣服。除了兽皮衣,生活在丛林草地的古三山岛人为了防热、防夏日虫子叮咬,应当还有树叶、树皮、草连缀或编织的衣服。以草、树叶为原料的衣服在很多民族志中得到证实。石钻类工具还可以用来穿孔制作装饰品。用藤、皮条将穿孔的石珠、兽牙、蚌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人类就这样开始了装扮自己的历史。

    至于“食”,先要说到火。人类利用火的历史已有几百万年,三山岛人利用和控制火当是毫无疑问。火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古三山岛人经常性食品中有大量肉类,在没有陶器等炊煮器的时候,最简单的加工办法是烧烤,将切割好的肉食架在火堆上,人们围坐在火堆旁,撕食香脆的熟肉应当是其时常见的生活场景。除了肉食,采集来的植物果实、茎块也能如此加工熟食。

    在“食”中,三山岛人遇到的****的生活难题不用说依旧是食物短缺。靠天吃饭的人类,夏日万物茂盛,秋天果实累累,人们可以尽情渔猎和采食各种物品。西风一起,万物凋零,大批动物随之死亡或冬眠,缺少食物的人们很多在饥饿中死去,有时甚至整个氏族因此灭绝。

    “住”对人类当然重要,但在“食”这一头等大事面前,也只能围绕着展开。以渔猎、采集为生的古三山岛人,当然是逐水草而居。他们可能有建造简单房屋的能力,但很难有一个固定的居住点和较耐用的居所。我们没有发现古三山岛人的房屋或居住痕迹,从同时代的其它资料和太湖地区稍晚文化的建筑成就看,古三山岛人应该能建造避风遮雨的窝棚式房屋,然而大树下、丛林中、岩洞里仍是他们栖息藏身的重要场所。在古三山岛人流动生活的众多居点中,三山岛应当是他们的暂居点之一。

    以渔猎为生的古三山岛人,活动范围比较大,而活动地区多河流港汊,出行非有交通工具不可。在稍晚于三山岛的河姆渡文化中,有我们已知的中国最早的船桨;在临近太湖的镇江地区,有已知的最早的独木舟。这些东西一再在太湖地区出土,表明古三山岛人绝不会离独木舟太远。制作工艺更简单、原料更容易得到的竹排、木排也可能在独木舟前先被古三山岛人利用。

    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和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我们定能看到更为丰满的苏州远祖的形象。33trip
微信公众号三山岛旅游网三山岛旅游网微信公众号 站点地图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旅游热线:13812615109  0512-66275042  联系人:吴弼人
:13771066757   :464708795   :33trip@163.com
苏州三山岛农家乐